本高價低賣不動 夾江手工竹紙臨失傳
2009-06-11 10:06 來源:天府早報 責編:任蓓
【編者按:始于唐代的四川夾江手工造竹紙,在綿延1300余年的歷史長河中,曾被欽定為皇室和科考用紙,深受書畫大師青睞。2006年,夾江竹紙制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】
【我要印】始于唐代的四川夾江手工造竹紙,在綿延1300余年的歷史長河中,曾被欽定為皇室和科考用紙,深受書畫大師青睞。2006年,夾江竹紙制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,夾江竹紙正逐步走向衰落,如今甚至瀕臨失傳。到底是什么令它難以發(fā)展?夾江竹紙出路何在?記者近日走進樂山市夾江縣,試圖找尋答案。
現(xiàn)狀:現(xiàn)代槽戶越來越少
楊占堯出身于夾江縣馬村鄉(xiāng)金華村傳承最久的造紙世家。楊家造紙已歷經十代,楊占堯為第九代傳人。“這幾年槽戶(手工造紙者)越來越少了,主要是賺不了多少錢。”談到如今手工造紙業(yè)的發(fā)展,楊占堯十分惋惜:“近年來,為提高生產率,槽戶紛紛改為蒸鍋制漿,結果污染了環(huán)境。2004年,為了解決環(huán)境污染問題,夾江縣政府把全縣的造紙蒸鍋搬到界牌鎮(zhèn)青江村,實行集中制漿,統(tǒng)一治污,分戶造紙。”楊占堯說,因為運輸成本的增加,很多槽戶便停產了。
危機:傳統(tǒng)工藝面臨失傳
“再過幾十年,恐怕就沒有人懂得手工造紙這門手藝了!”今年64歲的李賢焱曾經是夾江有名的槽戶,如今,他卻放棄了祖祖輩輩的手藝。“現(xiàn)在一刀(100張)紙只能賣四五十元,很多時候連成本都不夠。”李賢焱所在的夾江縣中興鎮(zhèn)也是竹紙產量較大的鎮(zhèn),而如今,鎮(zhèn)上只有不到10戶的槽戶還在堅持生產。“手工造紙成本高、出售難、價格低、花費時間,很多年輕人不喜歡這個傳統(tǒng)的東西。”李賢焱無奈地說。
出路:爭創(chuàng)名牌再創(chuàng)輝煌
夾江竹紙未來的出路在哪里?夾江書畫紙同業(yè)商會會長宋秀蓮表示,今年中國文房四寶協(xié)會已經將發(fā)展夾江“中國書畫紙之鄉(xiāng)”列入?yún)f(xié)會工作計劃,未來幾年內,將幫助夾江書畫紙爭創(chuàng)中國名牌,或許只有這樣,夾江竹紙才有機會再創(chuàng)輝煌。
【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】
相關閱讀:
四川夾江手工造紙博物館
手工造紙術將失傳 河南新密正在申遺
石頭造紙項目落戶遼寧丹東寬甸
- 關于我們|聯(lián)系方式|誠聘英才|幫助中心|意見反饋|版權聲明|媒體秀|渠道代理
- 滬ICP備18018458號-3法律支持: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
- Copyright ©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:18816622098